由于企業的應納稅所得額由收入扣除費用而來,所以,與收入成本有關的各項目都可以進入籌劃的領域。
企業收入籌劃主要包括基本收入籌劃和特殊收入籌劃;臼杖氚ㄤN售貨物收入,提供勞務收入,轉讓財產收入,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利息收入,租金收入,特許權使用費收入,接受捐贈收入及其它收入。對于以上收入應該盡可能推遲其收入實現的時間,尤其是在年終,推遲的收入可以緩一年交納企業所得稅,從而獲得貨幣的時間價值。
稅法中對特殊收入情況的規定多達近20處,其中一些具有很大的籌劃空間。如對企業進行股份制改造發生的資產評估增值在計算申報年度應納稅所得額時,可據實逐年調整,也可綜合調整,企業應結合自己實際情況,選擇有利于自己的調整方法。調整方法一經確定,不得更改。
企業的成本費用中準予扣除的項目可分為限額扣除、全額扣除和超額扣除,這應該是企業納稅籌劃關注的重點。
限額扣除的費用,企業有四種方法進行籌劃。一是年初進行預算,盡力節約開支,并根據生產經營需要和支出限額規定,對各項支出規定一個合理的支出規模,同時也可做到心中有數。二是預算執行中,各項費用支出會發生變動,有的費用會超出限額,有的則尚未達到限額,這便為不同費用之間進行“轉換”提供可能,用足抵扣限額。三是擴大銷售(營業)收入,以擴大扣除限額,此法如果與機構拆分等方法結合使用,效果會更加明顯。四是目前支付給總機構管理費用的扣除沒有一個清晰的規定,可以通過與稅務機關協商,即運用“政策尋租法”,使此項費用達到最大限度扣除。
對于全額扣除項目,由于其扣除不受限制,所以應做到充分扣除,并利用不同費用之間相互替代的可能性,盡可能節約其它費用支出。
國家為了鼓勵企業科技創新和特殊人員就業,允許其按標準加計扣除一些費用。比如,對于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發生的研究開發費用,以及安置殘疾人員及國家鼓勵安置的其他就業人員所支付的工資,可以加計扣除。企業在費用支出的分配上應考慮此因素。
同時,在固定資產的費用扣除中,企業還可以利用折舊方式的不同(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年數總和法和雙倍余額遞減法等方式的折舊總額雖然相同,但是每年扣除金額不同),盡量使用預提費用(費用先行扣除,而待攤費用是發生后予以攤銷),多次修理(修理費可全額稅前扣除,而修理費用若達到固定資產原值20%而作為改良支出要逐年攤銷)等方式提前獲得費用的稅前扣除,相當于為企業爭取一筆無息貸款。
|